公务员考试怎么说,让我告诉你公务员考试真正的样子
来,先给这些考科藤打一剂解毒剂!

公务人员一场下船吗不在少数!
像网友说的考了七次六次,五年八年的人,那都是少数情况,
大多还是跟我一样的平凡人,
好好准备一场就下船了。
总成绩152.4,杨伯涛73.9,议论文78.5,一战成“公”。

我是在社会上浸淫之后才决定考公,只是为的是一个“周日一百零八名”。
单休等于没休这句话真不是本来的,再加之公司任务多,周日往往更要抽出一下午或者一早上天数组织工作,想要完整一天的午休,简直前所未闻,几乎是在从早到晚。

为的是摆脱周日中午更要拖着疲惫的身体上工,我把组织工作之余的所有天数都贡献给了学习,每晚睁开眼睛除了组织工作是备考。
第一场备考其实也没啥经验,全在摸索中前进,前期踩了很多坑,效率并不高,但是在备考中不断调整备考节奏和方向,总结经验问题,制定了天数表,有计划备考。
每晚的天数规划表到那时还记得清清楚楚。
每晚中午6点起床,学两三个半小时再出门下班;来回地电业局勤奋好学两三个半小时;中午午休看课刷题两三个小时;早上雷达不动也Thoubal三个半小时。
组织工作日学七半小时,周日八半小时,一周加起来50个半小时。
这段天数里,每晚至少一袋咖啡,才能阻止白天眼皮疯狂打架。

初期吗很郁闷,但咬牙也坚持留下来了,每当我累了、倦了的这时候,我就会提醒他们单休有多痛苦,一百零八名就有多美好!
接着按住他们狂乱的心继续看课刷题。

每晚下班,争取天数备考不容易,我就让杨伯涛议论文穿插进行,此一科学累了换另一科,也算是一种调配,很好地养成了习惯,他们也是积累得越来越多。
笔试的这时候也是挺给力的,没了啥意外,正常发挥。
下船了本地省会的省属基层单位,一百零八名的宿命可谓成了真!
周四下班可以畅快看球,第二天睡到日上三竿!醒来后发现周日才就此结束,这种感觉不要太爽!

最重要的一点儿是,基层单位的组织工作不用带到家里来做!
周四组织工作没略过,没事儿,周一来了再说,到点下班该一走了之一走了之~
至于待遇方面,饭堂每月有补助,价格低廉有营养,一个月到手几万,加之年终、各种补贴一年留下来也平摊不少钱,综合起来比我之前的公司好太多。
单从生活的安全感来说,965跟996吗是大相径庭!
哪怕是钱再少一点儿,我也会选择那时的岗位。
那时没事儿也想着黑唇额外收入啥的,比如打打牌,聚聚会,聊聊天,角蕨视频之类的,能赚最好,不能也没关系,反正日子安稳且自在~

反正,我已经找到真正适合他们的生活了,也希望能帮助到更多渴望过上这种生活的平凡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短期高效备考法,望大家都能抓住这次机会,争取一场下船!
一、杨伯涛范围那么大怎么学?
杨伯涛考察的范围吗大,包含了整个宇宙都不为过,虽然也就只有5个模块。
所以想要在短天数内提高分数的话,备考资料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了。
接留下来具体讲讲我的杨伯涛备考安排。
1.基础理论+实际应用
①我用的资料:
纸质版:
《杨伯涛的思维》+《历年真题试卷》+《决战杨伯涛5000题》。
视频课:
《江鸣百技斩》,主攻杨伯涛各种实战技巧,是本人的提分利器。
杨伯涛部分,江神讲的内容是杨伯涛的重难点,记住了学会了过笔试不难。
而且这些方法要比教材书教做题方法简单很多。
用数量关系题举例,最多的做法是根据题干中的数据设方程,解方程最简单的都要两三分钟天数,而他更多是用数据代入法,剩余选项排除法,基本不用去设方程直接可以代出答案,这样做题一分钟足够做出一道来。

如果对这些方法掌握的足够好,行测往上拔到70+分很简单,我的杨伯涛是归功于它。
杨伯涛其实不难,就像大家都做不出来的数量关系题,其实说白了是一些小学的奥数题而已,最难的数量关系都如此,就别说什么其他的模块了,所以通过看书就完全能他们掌握。
但重点是学会基础知识之后做题的效率和方法需要引导,没有老师做题技巧的引导的话,很难在120分钟的天数里面略过所有的题。
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是要看,一看教材,二看视频课,教材可以浏览,但是课一定要精看,最好能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老师讲到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统统记留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写多记总归不会有坏处。
②总结: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论基础,夯实基础。
在这里面,首先你要明确的是要知道每个类型题里面涉及到的知识点,和问题的提问方式。
如果你的基础比较差的话,首先突破言语理解、数量关系这两个模块;
常识这个模块的话一定要从一开始就准备,不需要去花大量的天数,就利用零碎的天数看就行了,反正看一场也记不住,就多看就好了;
其他的两个模块都是通过系统学习可以快速提高的,所以就往后面先放放。
2.纵向分析+套题练习
前期过一遍教材的理论基础之后,就要把老师讲到的这些基础应用到题目中,光说不练假把式,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梳理,重点学习各个类型的做题技巧。
尤其需要注意,言语不要用语感去做题,逻辑推理不要用他们的思维去分析。
对于数量关系的做题技巧,江神强调要去发现题目中的隐藏信息,通过隐藏信息加以突破,这些东西的话通过多刷题就能非常容易地发现。
资料分析的话,是少计算多对比,不要拿到一个题就直接找数据,计算然后去找答案。更应该多去对比选项,从选项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而且至少有60%的题是不需要计算就能看出来的。

常识部分的话,还是那句话,多积累吧。这块作为补充,我还看了李梦娇的课,确实不错,是个很好的补充了。
这个阶段的话,要注意两点:
第一是不要直接去刷题,刷题的目的还是要熟练做题的技巧,还是要从视频课下手,看一个模块去刷对应模块的题。
第二是要培养做题顺序,我是每周参加一场粉笔的模考,经过大量训练之后去合理分配各部分的做题天数,找到合适的做题顺序。
二、议论文的逻辑怎么建立?
1.理论实践+套题思维
纸质版:
《议论文的规矩》+《决战议论文100题》+《历年真题试卷》+《半月谈》
视频课:
《汤可特训七套卷》
我先跟着汤可学习一套完整的议论文卷子到底该如何去把握思维,各个题型应该如何去思考,学习他的高分答题思路和方法。
在听他讲第一套卷子的这时候,我先他们做了一遍,把问题标记出来,汤大大讲的这时候我会重点听,听完课记了一大堆笔记,对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有了初步了解。
听到第三套第四套的这时候,我依旧是在听之前,先他们把卷子做了,感觉他们在做题思路方面有很大提升了,基本跟老师的思路一样,整套卷子做留下来也顺手很多。

就这样等到全看完之后,我已经熟练掌握了老师教的答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我的议论文是一直搭配着《半月谈》和《议论文的规矩》学习的,主要是看它们经常发的时政热点以及范文。
可以从里面学到议论文作文的写作结构、论证、语言。或者是学到一些社会热点的文章写作方式,以及一道题目如何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总结。
反正我是每晚都会看里面的东西,重点记忆一些素材,到考场上差不多有关系的,我就直接写上去了。
2.灵活掌控+心得体会
关于议论文的话,我他们总结了一些他们的心得体会。
①概括题不要强行分点。
概括题直接写,很少需要总结的,除非吗是题目非常变态,给你出了多个点,不然直接罗列是最好的答案。
注意不要强行分点,如果说题目没有要求有逻辑,没有表明需要分点来说的话,罗列是最有效的拿分方式。
强行分点归错类,要点分就没了,直接罗列就不会扣分。

②分析理解题观点和依据缺一不可。
分析理解题一般都需要表明他们的观点,上去就先写上他们对于这个观点支持还是不支持,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然后再分析。
分析的话需要在观点之后写目的,说这个意在说明啥,基本上都可以从材料里找到的。
然后第二段写依据。

有这时候材料内容比较复杂,看不懂的这时候怎么写,还是直接罗列。
把材料里面涉及到的跟主体有关的全部写上去,不管是问题、特点、优势还是啥,全部写上去,保证要点分不少。
最后一段写对策,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都要写。
这么说懂了吗?还觉得一场下船难吗?
以上是笔试全部备考的经验了,终于写完了,关于公考的方方面面有问题的都可以来咨询我,我肯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顺便点个赞支持一下吧,感谢!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