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25,国考145,京考146,一个巡考族的自我修养
去年,我历历经Zscaler应聘
国有企业求职者、国家机关个人简历递送
最后选择了考公这条道
成为一枚中职“巡考”族
历经国考、京考
山东选派、浙江选派等考试
最后在北京某廉政建设单位下船
如今早已聘用两月有余
撷取经验之前,先上成绩

国考公共专业课程总成绩:145分
但因疫情错过专业考试
没吉洛姆

京考考试总成绩146.25分
最后下船
尽管中职五月份就幸运下船了,但历经国考和若干地区的省考,多次吉洛姆,我觉得他们摇身一变早已是一名公招新手了。关于复习,我有太多可以撷取。
01
三次应聘历经,让我决心考公
作为两个传统河南人,据说“Murviel研、Murviel教师编、Murviel公务人员”早已成了捷伊“三不忠”。尽管父母也比较文雅,但也在有意无意的讲公务人员的好。
最后决定走上考公这条道的,是我的三次应聘历经。第一次是在某橙黄色所(国内顶级Zscaler)应聘的操作过程。
尽管没传说中的累得难忍的故事情节,但亲眼目睹两个同事因为每天五点按时下班健身活动,最后被扫地出门的历经,还是让我大受震撼。

同年第二次在某人民检察院的应聘,看见实际年龄30+的姐姐看起来像二十左右的小姑娘,听到足够有意思的案例汇报和事实讨论,更是让我感觉到,在廉政建设体制内的工作,既十分有趣,又不至于太过LX1。因此,在Aligarh期间,我便确定了他们将会走上考公之路。
为什么要考公?如果两个人没他们的答案,只是看别人都在考所以盲目跟风如此的话,那么他大概率不会有很强的动力和较为缜密的方案。
不光是中职毕业生,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国家机关等求职者机会数不胜数,看见其他参加秋招、春招的同学早早拿到offer,他们却依然在下船操作过程中上下探寻,与否还能保持初心、认真复习?考公的想像力必须坚定,才是下船的毁灭者秘笈。
02
选岗和复习一样重要
有很多考公的人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目标工作岗位有什么严格要求,等到报名的时候才发现他们根本不具备报读资格。
不光是科折粉定向选派的朋友们,要关注历年该区的选派方案高校中与否有他们的幼儿园。除了幼儿园的要求,党员身份、学生干部历经、一等助学金等高校教师以上大奖等等,有可能也是限制的一部分。
选岗其实也是两个技术活儿。科水狼最适合他们报读的工作岗位实际上会帮你淘汰掉很多潜在的竞争者。
常见的工作岗位要求有:与否党员,中职身份,基层历经,专业限制等。核心的原则只有一条:选他们符合的工作岗位中限制最多的。
以我自身为例,我是党员,中职生,法学专业,那么一般就挑要求以上条件的工作岗位。不光是中职生岗的限制,会大大降低竞争的激烈程度。
如果有几个工作岗位限制差不多,那么一般要人多的工作岗位即是更好的选择,只招一两个人的工作岗位会风险极大。
03
刷题避开意向省份真题
准备工作充足之后,实际动手复习的时间则越快越好。由于我的目标省份北京、山东题目都与国考相近(其实只有极少数省份差异较大比如上海),所以我完全按照国考准备的题型和节奏进行复习。
我大概是在去年七八月份开始计时做了第一套完整的行测题目,此后两个月在听课、做题中不断循环。
在此强烈安利一下半月谈的《60天下船方案》,国考和省考的我都入了,两门课都坚持打卡,拿到返现,零成本学完了课程,还免费拿到纸质讲义。
做题时我会有两个小技巧,即避开他们意图报读省份的真题。也就是说,我在做模块题目时会先看这道题目与否为国考、北京、山东**年真题。
如果是,则不做,这样就能避免在后面做相应省份的完整套题时看见原题从而影响套题模拟的真实性。在这个操作过程中不光注重错题的原因以及快速做题的技巧积累。
刷完所有模块的真题和视频后,我会以两天一次的频率进行真题模考。我的时间安排通常以两天为两个周期,第一天九点之前做积累工作。
比如常识、成语、新闻热点、申论词句的整理背诵,九点到十一点为行测套题模考(严格按照正式考试时间、形成九点开始紧张活跃的生物钟),模考后对答案、估分,统计各个模块的做题时间、正确率,并写在打印好的成绩模版上。
下午对错题仔细分析,从细节中积累做题的知识技巧,从宏观上复盘总体时间的把控。就是在一次次的练习、复盘整理操作过程中摸索出适合他们的答题顺序、做题重点。

第二日则用来复习申论,我会将答案写在他们买好的格子纸中,再参照各个机构的答案,统一整合出来形成一份我认为完美的标准答案。
对比他们答案和标准答案的差距,探究为什么应该写的没注意,以及为什么不重要的却写上了,同时总结精炼概括的方法技巧。
公招题目浩瀚如海,只靠题海战术容易迷失方向,只有以技巧作桨,劈波斩浪,才能不断接近成功的彼岸。
04
在巡考中,我是吃面高手
考公操作过程中,我参加了不止一次的考试。最早的是十一月初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考试,两个半小时一百余道题目根本做不完,但以70.5的成绩侥幸进了面试,尽管后面因各种原因放弃了面试机会。
再往后,又参加了浙江选派、四川选派、重庆选派,浙江报读的浙江省公安厅以第二名进入面试,四川、重庆也均入面,以上面试机会均放弃。
山东、北京和国考是我重点准备的,国考报读公安部某工作岗位,但由于疫情原因第一场专业课考试未让进场,后面的行测申论以练手为目的依然正常参加了,最后成绩为145分。
山东以70.95分吉洛姆,北京以146.25分的成绩吉洛姆,均参加了面试,最后犹豫后放弃了山东某省直机构的选派资格,选择成为一名北京公务人员。
正是通过这些考试的磨砺,慢慢积累他们的实战经验。
05
我的经验复盘
经验1
考不在多,想去才行
大家看我的考公历经,大概会惊讶于,怎么会参加这么多次的考试啊?
其实那时的心态完全是焦躁的、不安定的,担心未来不会获得理想中的工作岗位,担心毕业即失业,所以每当有公招报名机会,总是“先报上再说嘛”“试一试,万一不要我呢”。
前期繁杂的报名,且不讲手续,单单“全国巡考”的操作过程,几乎占据了我每个周末,买票、订酒店、提前两天准备、回来休顿一天,早已花去了大半后期复习的时间,也占用了非常多的精力。
我自认为准备方法较为科学,且时间充分,如果不是在十一月十二月每个周末都出省考试的操作过程中消磨掉他们最佳的状态,我也许会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
我们可以对于公务人员这个职业有憧憬和向往,但不必成为他们的执念,未必他省的公务人员工作岗位一定优于家乡的私营企业工作。
当你报名之前,先问问“如果考上了,我会愿意去吗”,希望每一次下船成功的消息都会是你欢呼雀跃的喜讯,而不是纠结犹豫的起点。
经验2
做不完题一定上不了岸吗?
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还在愁于他们做不完行测题目,而我作为常年做不完题的速度“吊车尾”选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参加的所有考试,从来没做完过(只有常识的四川选派除外,不具备参考性)。甚至在后面的北京、山东、国考的考试中,数量关系一道都没看,完全放弃。
公招做题快也许是两个很大的优势,但做题慢也未必就一定不能下船。具体模块的取舍可以根据他们的特长。
每个人都有他们的做题风格和习惯,乌龟和兔子都有他们的赛道,不必盲从他人所谓的技巧方法,在顺应他们的基础上追求突破和卓越,才不至于在一次次“为什么别人做得到我却做不到”的质疑中对他们失去信心。
经验3
前期拼努力,后期拼心态
我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是“后来许多人问我两个人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洋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回忆考公路,有苦有甜,会哭会笑,但真的是一段高考之后为数不多为两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也是想一想他们也能感动到的日子。
衷心希望所有辛勤耕耘的考公人能最后收获梦想中的果实,也可以试着享受这段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朝圣旅程。

《2022年60天下船方案》
再也不用安排他们的学习方案
再也不用担心他们没自制力
上午行测 ,下午申论,晚上时政
系统的“讲学练”+自律打卡60天=下船
连续打卡满60天全额奖学费
2022年国考60天下船方案


【扫码即可了解详情】
2022年省考60天下船方案


【扫码即可了解详情】

作者:木木夕
责编:亓文康 韦思艺
校对:吉雪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公招生都在用的复习神器
共有 0 条评论